我國陶瓷磚行業經過多年高速發展,已形成全球最大的產業規模。但隨著經濟增速換擋、資源環境約束趨緊、消費需求升級,行業正站在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效益”的關鍵轉折點。“減量發展,存量優化”不再是權宜之計,而是適應新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更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背景下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路徑。
一、減量發展:破解行業“大而不強”的必由之路
陶瓷磚行業的“量”,曾長期被視為競爭力的標志——產能規模全球第一、產量占比超世界一半。但在粗放增長模式下,“量”的擴張也積累了諸多矛盾:部分地區重復建設導致產能過剩,低端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資源能源消耗與環境承載力的矛盾日益突出;企業分散布局削弱了產業鏈協同效率,區域市場壁壘阻礙了要素自由流動,最終形成“大而不強”的產業格局。
當前,行業發展的約束條件已發生根本性變化。從資源端看,陶土、煤炭等原材料與能源價格波動加劇,低成本“跑馬圈地”模式難以為繼;從環境端看,“雙碳”目標下,高能耗、高排放的生產方式面臨剛性約束;從需求端看,消費者對品質化、功能化、綠色化產品的需求持續升級,低端產能已難以匹配市場。此時,“減量”本質上是淘汰低效供給、釋放優質資源的戰略調整——通過壓減落后產能,為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騰出市場空間和發展要素,推動行業從“規模競爭”轉向“價值競爭”。
二、存量優化:構建高效協同的產業生態
“減量”不是目的,“優化”才是核心。存量優化的關鍵,在于通過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制度保障,推動要素資源向優勢企業、優勢區域集中,構建“高效協同、綠色低碳、創新驅動”的產業生態。
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核心是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建立規則統一、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這一過程中,低效產能的生存空間將被壓縮:一方面,市場準入標準的全國統一,將提高落后產能的合規成本,迫使其退出或升級;另一方面,要素自由流動機制的完善,將推動技術、資本、人才向綠色工廠、智能車間、產業集群集聚,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正向循環。例如,優勢企業依托全國統一市場擴大規模效應,降低單位成本;中小企業通過專業化分工融入產業鏈,專注細分領域創新;落后產能則因無法滿足環保、質量、能耗等全國統一標準,逐步退出市場。
存量優化的深層邏輯,是推動產業價值鏈的整體躍升。當市場不再是“諸侯割據”的戰場,企業競爭的焦點將從“價格戰”轉向“技術戰”“品牌戰”“服務戰”。頭部企業將加大在低碳技術、智能裝備、新型材料等領域的研發投入,推動產品向薄型化、輕量化、功能化升級;中小企業則通過專業化生產、定制化服務,在細分市場中形成差異化優勢。這種基于全國統一市場的存量優化,不僅能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更能增強行業應對外部風險的能力——當外部需求波動時,高效協同的產業生態能快速調整供給結構,避免“大起大落”。
三、趨勢必然:從“量”到“質”的歷史性跨越
陶瓷磚行業的“減量發展,存量優化”,本質上是經濟發展規律的體現。從全球產業演變看,任何一個成熟產業都會經歷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效益的轉型;從國內發展階段看,我國已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高質量發展成為主題主線;從行業自身看,只有淘汰落后產能、優化存量結構,才能突破“低端鎖定”,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更高位置。
在這個過程中,全國統一大市場既是“催化劑”也是“穩定器”:它通過規則統一消除市場壁壘,讓優質產能“進得來、長得大”;通過要素流動激活創新動能,讓技術進步“傳得開、用得上”;通過公平競爭維護市場秩序,讓落后產能“退得出、轉得順”。最終,行業將在“減量”中實現“提質”,在“優化”中邁向高端,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可復制的樣本。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陶瓷磚行業的“減量發展,存量優化”不是簡單的“做減法”,而是以全國統一大市場為依托,推動資源要素高效配置、產業生態持續升級的“做加法”。這一趨勢不僅關乎行業自身的興衰,更將為我國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探索出一條“破局突圍、鳳凰涅槃”的新路徑。 (美家網黨支部 供稿)
相關資訊
轉載本站文章圖片,必須署明來源搜陶網(www.zhuij8.com)外地站點加盟熱線:0757-82770008,QQ99880500 本站律師顧問:廣東中天鼎盛律師事務所:0757-93289933
家居產品導購QQ:632599208 找磚網全國家居經銷商Q總群:52515767 中國家居網絡媒體Q總群:69235136全國家居職業經理總群86188297 協會支持:佛山市禪城區陶瓷衛浴行業協會
版權所有:佛山市家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粵ICP備11050138號 HTML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