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裝市場“大、散、混、亂”無序狀態,套路多多,消費者“被宰”的早已手無縛雞之力;基本成為這個行業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案例1:
日前,據家住浦東新區的業主王先生向幫上海女郎的求助,他家是一套100多平帶閣樓的房子,為了讓一家老小生活得更加舒適,2020年他找了一家公司對這套房子進行翻新。可沒想到開工沒多久就與裝修公司爭執不斷,裝修公司就讓王先生再支付一筆五萬元的增項。面對突如其來的加價,王先生選擇拒絕支付。裝修公司的回應也十分直接:停工。雙方幾番調解無果后,2021年,他們最終選擇用法律解決爭議。根據法院的一審判決,王先生需要按照增項內容付給裝修公司五萬元,并且承擔所有的違約金。這個結果讓王先生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并且王先生家的增項費用竟超過了原合同總價的50%。
為何法院會認可?王先生在與裝修公司曾簽訂合同之時,裝修公司一定提供了一張裝修預算單。而這張預算單,就成為了日后裝修公司合理加價的依據,就這樣,裝修公司埋下了一個加價陷阱,凡是在預算單之外的項目,裝修公司都有理由向業主收取增加項目的款項。站在法律的立場,法院已經做出了公正的判決,而業主事先也不留意看合同內包含的項目過少,這才導致了他陷入裝修加價的陷阱里。
案例2:
中山一女子裝修疑似掉進“無底洞”,報料人董女士表示,她去年年底買了一棟三層高的自建房,由于是二手房,想重新裝修再搬進去。貨比三家后,她選定了一家朋友推薦的裝修公司來負責房屋內外部的裝修,當時總報價是68.8萬元。兩天后,裝修公司表示外墻需要加柱子,所以需要價錢,但因為當時外墻簽的是再無新增其它費用,董女士表示不會加錢。由于董女士無法接受合同外新增的費用,雙方陷入了僵持,最終決定停工結算。此外,裝修公司提出需要支付約58萬元才能解除合同。律師劉偉榮表示,由于雙方屬于裝修合同糾紛,調解不成的話,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的途徑去解決。
案例3:
濟南裝飾公司被曝全屋裝修未完工中途加價。濟南市民路先生2020年9月份在濟南一家裝修公司花六萬多元購買了一口價裝修服務,眼看裝修接近尾聲了,可當初承諾的全屋吊頂,全屋瓷磚,并沒有完成。鄰居王大媽也遇到了類似情況,在和裝修公司簽訂合同前,裝修公司同意她把地面提高后鋪上一層瓷磚,可實際裝修過程中,廚衛的瓷磚還是收了錢。濟南華庭裝飾公司劉經理表示,路先生和王大媽的合同里,確實沒有全屋吊頂和全屋瓷磚。如果當初工作人員口頭承諾過,屬于服務不到位,他們核實情況后與客戶協商解決。另外王大媽提出的工人在合同簽訂后,單獨收取衛生間施工費用的情況,屬于違規行為,他們會調查清楚。
像以上合同簽得模棱兩可,實際施工過程中就各種加價的項目且談不妥就拒絕進場繼續施工的案例司空見慣。如今受消費者力求省時省力省心,對家裝整體解決方案需求愈加迫切,這也是近年整裝、一站式拎包入住蓬勃發展的原因,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把主材的購買都交給了裝修公司。有律師表示,消費者裝修時,選擇正規的、最好是有資金監管的裝修公司;不要貪圖小公司的“跳水式”優惠價格套路。家裝行業目前從早期的零散包工頭、家裝游擊隊,到現在的多方資源的整合商,跨界的資本,新技術、新模式、新融合、新服務都非常活躍;如專業且貼心的服務,某程度上可以幫助消費者消除敏感,規避很多消費陷阱,另外像現在很多比較靠譜的公司都會已引入第三方資金監管模式,即消費者預付的工程款存入第三方資金監管平臺,待相應部分工程完工并通過驗收后,再由資金監管平臺打入裝修公司賬戶。建議消費者選擇有資金監管的裝修公司,或通過購買裝修保險的方式,防范風險。最后消費者要切記,合同細節不能忽略,盡量摳字眼去細看,不論是材料更換,還是中途加價,應當與裝修公司簽訂書面協議,如果有出現問題,也有維權依據。
相關資訊
轉載本站文章圖片,必須署明來源搜陶網(www.zhuij8.com)外地站點加盟熱線:0757-82770008,QQ99880500 本站律師顧問:廣東中天鼎盛律師事務所:0757-93289933
家居產品導購QQ:632599208 找磚網全國家居經銷商Q總群:52515767 中國家居網絡媒體Q總群:69235136全國家居職業經理總群86188297 協會支持:佛山市禪城區陶瓷衛浴行業協會
版權所有:佛山市家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粵ICP備11050138號 HTML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