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記:難忘與習總書記交談的10分鐘 平實語言闡述新型政黨制度令人振奮鼓舞
高杰向記者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包含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我們的政黨制度是一種創新,習近平總書記通過和我們交流向廣大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向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致以問候,廣大的海外僑胞聽到后會非常的高興。
未來網(www.k618.cn)北京3月7日電(記者 程婷 楊佩穎) “過去說的是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這次加了一句‘有事會商量’,把政治協商用一種非常樸實的、可理解的、可操作的三句話表達的很親切,感覺到就應該這么做。”談起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聯組會議上的講話,全國政協委員、高能所研究員高杰對講話中多次強調的“多黨合作”印象深刻。
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
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說它是新型政黨制度,新就新在它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新時代多黨合作舞臺極為廣闊,要用好政黨協商這個民主形式和制度渠道,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會商量,通過協商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總書記的講話引起熱烈反響。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周忠和在聯組會后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用平實的語言、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刻闡述了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現場聆聽后,令人振奮鼓舞。
高杰向記者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包含了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我們的政黨制度是一種創新,習近平總書記通過和我們交流向廣大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向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致以問候,廣大的海外僑胞聽到后會非常的高興。
一句話拉近距離 總書記很親切
“一句‘你們大部分都是78年入學的吧!’非常親切,瞬間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想起當時和習近平總書記交流的場景,高杰非常興奮。
作為現場8位發言代表之一,高杰圍繞發揮僑智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加強大科學工程建造和研究的國際合作等問題作了10分鐘的發言。他說,作為政協委員,能夠跟總書記有這么長的時間交流,非常難得。
“從細微的14篇貧困的調研、了解情況和關心又到了宏觀的浩浩蕩蕩的國家戰略,無論從小到大,收放自如,深刻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統攬全局的能力。”這是讓高杰也感受非常深刻的地方。
據了解,當天參加政協聯組會議的有來自致公黨、僑聯、無黨派、民盟的全國政協委員,其中知識分子非常多。
在高杰看來,“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人才,重視高科技人才,”在他看來,談目標、談政策、談任務,歸根到底就是人才。
建議給海外學人成立一個“家”
作為1978年入學的大學生之一,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高杰入學40周年,對高杰來說有特殊的含義,他說,我的整個人生的成長都受益于改革開放。
考慮到國家的戰略需求,在政協聯組會議中,高杰做了關于“發揮僑智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發言,高杰認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在海外積累了、儲備了、培養了大量的高端人才,這是我們的寶貴的財富。積累了很多智力資源。
高杰建議成立“中國海外學人中心”。他說,“這是國內屬于他們自己的家。”
高杰透露,這不是他第一次提出這個建議,2007年就提出了這個建議,后來,北京市采納了,目前已經成立十年了。
如何將海外積累的這些智力資源有效的利用好?高杰說,這需要一種方式,不是口號,需要落實。因此,高杰建議,建立并組織召開五年一次的世界華人科學技術大會,這樣有利于海外華人科學家了解國家的發展與需求,有利于國家了解世界科技發展趨勢,有利于國家發現與聯系海外高層次人才,有利于祖國統一事業的發展和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的實施。
同時高杰建議,要持續關注已經歸國的高層次人才。改變短期的(一般為三年)脈沖式的高端人才支持政策,對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等的領軍科學家給予長期穩定的基礎經費,支持他們建立穩定的科研隊伍,開展在最一線的研究工作,解除他們的科研后顧之憂,提高歸國高端人才的隊伍建設水平。
高杰還建議中國積極申請參加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及俄羅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的準成員國,改變我國此領域科學家長期游離于國際主流圈外和單打獨斗的現狀,促進和保證我國《積極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方案》的順利成功實施。
相關資訊
轉載本站文章圖片,必須署明來源搜陶網(www.zhuij8.com)外地站點加盟熱線:0757-82770008,QQ99880500 本站律師顧問:廣東中天鼎盛律師事務所:0757-93289933
家居產品導購QQ:632599208 找磚網全國家居經銷商Q總群:52515767 中國家居網絡媒體Q總群:69235136全國家居職業經理總群86188297 協會支持:佛山市禪城區陶瓷衛浴行業協會
版權所有:佛山市家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粵ICP備11050138號 HTML網站地圖